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立夏渊源和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立夏渊源和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 1、立夏的由来?
- 2、立夏的起源?
- 3、立夏为什么要吃稀饭?
立夏的由来?
关于立夏节气起源有立夏称人的传说,立夏称人的传说与三国时的蜀后主刘禅有关。
三国末期,后主刘禅经营的蜀国已是兵微将寡国力不济,这一年魏国大将邓艾奉命率大军伐蜀,兵逼刘禅投降,蜀国有位忠臣叫正,他对邓艾提出刘禅乃一国之君,投降去了魏都后不能受到半点虐待,不能瘦一星半点肉,不然宁死不降,邓艾答应了这一条件,刘禅投降后被带到了当时魏国的都城洛阳,魏国公封他为安乐公,赐给他住宅、绸缎万匹、美女百名,刘禅从此花天酒地吃喝玩乐竟没有半点亡国之耻,第二年正叫人给刘禅称了一下体重,这亡国之君不仅没瘦反而重了二十多斤,这一天也就是立夏日。
立夏的来历是在周朝时,到了每年的5月5日或者6日,皇帝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外举行祭祀炎帝、祝融的仪式,并且指定官员到各地勉励农民耕作,汉代沿承此俗,到了宋代,礼仪更趋于繁琐,明代有尝新风俗,清代有馈赠礼品的说法,由此可见人们对于立夏的重视。
立夏预示着季节的转换,是一年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立夏当天,人们会吃立夏饭,立夏饭是用红豆、黄豆、青豆、黑豆等五种豆子跟米一起煮成五色饭,寓意五谷丰登,吃了立夏饭希望一年到头身体健康。
是因为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大气逐渐升温,万物开始长成,生长周期快速加快,被称为“立夏”。
这个时节初夏渐至,人们需要注意防暑降温,注意饮食、休息和锻炼等方面的调节。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四月节,太阳过此,中气在目下,立夏之候。
”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立夏也是重要的节气之一,人们会举行祭祀和庆祝活动,如祭祀蚕和祖先,吃仲夏之酒等。
在现代,随着气候变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在立夏这一节气也会进行一些相应的调节和庆祝。
立夏的起源?
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是“大”的意思,指春日远去,夏季开始,万物至此皆已长大,故名立夏。《历书》曰:“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立夏为什么要吃稀饭?
立夏吃立夏粥,是为了寓意一年平平安安、无病无灾。
史料记载,熬立夏粥的风俗从明末清初开始在湖南耒阳地区兴起。熬立夏粥讲究在村头街尾就地挖灶坑,安上大铁锅,点火熬粥,炊烟袅袅,可称为名副其实的野炊。
随着社会的发展,立夏习俗活动除了保留传统立夏活动吃百家粥、挂蛋、给孩子称重、挂带疰夏包等项目之外,又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活动以善缘老会武松打店、舞龙舞狮、扑蝴蝶等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为主要内容的同时,还有北京四香书画院的院士们现场泼墨挥毫,为村民书写民俗寄语,心灵手巧的村民们也为大家带来了惟妙惟肖的剪纸作品。
其中一种说法是,立夏吃粥的习俗起源于宋代,诗人陆游的孙子陆稼书命名的。据《谷谱》引述,陆稼书在川西做官,曾命家厨给他做“立夏粥”,并赋诗纪念,诗中有“一碗普通粥,时光又一年”的句子,由此就有了“立夏粥”的说法。
立夏时节的养生一方面要调整心理,令心情尽量和缓平静;另一方面要通过饮食祛火养心,解暑安神。由于天气炎热导致出汗增多,人体的水分流失加大,脾胃的消化功能也会减退,喝粥既能够补充水分,又易于消化吸收、补养身体,是立夏时节的养生好选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立夏渊源和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立夏渊源和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