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彝族之前的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彝族之前的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彝族以前是什么族?
现在一般认为彝族的祖先是古羌人,因为根据已有的历史资料记载,彝族的先民和古羌人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彝族很有可能就是古羌人南下和西南的一些部落民族互相影响互相融合所形成的民族。
彝族是我国第六大民族,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彝族人口总共有871万人,他们大多分布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地区。彝族有自己的语言、历法和文字,是一个拥有无比久远历史的民族。新中国成立以前,彝族分支繁多,并且彼此称谓都不相同还有许多不同的方言,新中国成立之后按照广大彝族人民的共同意愿,统一将他们称为彝族。
关于彝族的起源说法很多,有北来说、南来说、东来说、云南土著和西南彝族土著说等等。不过现今历史学界一致认为北来说比较靠谱。北来说具体内容是:彝族来源于北方的古羌人是,在很久以前古羌人的一支南下到了云贵地区,与当地的土著部落互相融合之后形成了彝族。
关于彝族来源于古羌人还有许多的证据。《后汉书·西夷传》上面曾经记载过三首古羌人的诗歌,这三首诗歌里面有许多的字和现今的彝族文字可以说是完全一模一样。考古上也有许多类似的巧合,考古学家发现在西北地区出土的许多器具与彝族地区出土的器具极其相似。另外就是风俗上,彝族人奉行的是火葬,亲人死后,人们会用柴火打一个木床将亲人的遗体放入其中进行火化。而根据先秦时期《墨子》、《列子》里相关资料记载,羌族实行的也正是火葬制度。这一桩桩的巧合基本可以让人肯定彝族和古羌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彝族的祖先很大可能就是古羌人。
彝族人的习俗?
彝族是一个文武并重,讲究文明礼貌的民族,在长幼、男女、主客之间,彝族有严格的礼俗,如途遇长辈,晚辈须待立一侧,让长者先行。
彝族屋内大多设有一个火塘,塘火终年不熄,除用于取暖、照明、炖煮或烘烤食物外,亦是聚友会客的中心。彝族婚姻基本是一夫一妻制,一般在本民族内通婚,但也不禁止与其他族通婚,青年男女可自由恋爱,但结婚必须得到父母同意,需经说媒、吃“合意酒”、“订婚酒”等过程。我国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滇、川、黔、桂等地也有分布。
彝族生活习惯?
1、服饰。红河地区彝族男子服饰多为对襟、短衣、长裤。妇女服饰款式多,既有长衫,也有中长衫和短装,大多外套坎肩,系围裙,头饰琳琅满目,尤喜以银泡、绒线做花为饰。图案以自然纹为多,几何纹次之。滇东南地区彝族女装款式为右襟或对襟上衣、长裤,个别地区着裙。男装为对襟衣,外套坎肩,着宽档裤。服饰工艺有挑花、刺绣、镶补、蜡染等。
2、饮食。彝族主食型食物为土豆、玉米、荞麦、大米等。副食型食物有肉食类、豆类、蔬菜类、调料类、饮料类。彝族的酒主要有坛坛酒(又称咂酒)、桶酒、水酒等。凉山彝族喜吸兰花烟,其它地区彝族喜吸叶子烟。许多彝族地区有饮茶的习惯,茶从汉区输入,但也有自种的,如贵州水城玉舍一带彝族就擅长种茶,饮前将茶放在一个小罐中烤香,而后再放水煮开食用,称为“烤茶”。
3、丧葬。大部分地区彝族实行土葬,凉山彝族实行火葬,葬后,就地挖土、石盖严,或将骨灰装入袋,用马驮藏于岩穴。此后,要为死者举行“安灵”仪式,用一寸左右的竹子,外包白羊毛,缠红线,装进长五寸、挖有槽的木棒内,再用麻皮缠,削尖木棒两端,挂在一块竹篾笆上,灵牌便做成了,彝语称为“马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彝族之前的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彝族之前的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