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送雁习俗时间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送雁习俗时间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送老雁习俗?
老家送老雁的习俗是这样的:每年正月十六,已出嫁的女儿要带上“老雁”回娘家看望父母。之所以选在正月十六,我想应该取自十五过后,春节已经远去。家乡有句老话叫“过了十五,年已远走”这时已出嫁的女孩子也就有时间回娘家看看了。这一时间,也正是春回大地,雁子北飞之时,连雁子都飞回北方了,于是就有了“送老雁”的民俗。
正月送大雁可以提前吗?
闰月送雁是需要提前一个月送的。
从民间的传统习俗上来看,每逢农历闰月年,出嫁的女儿都会在闰月的前一个月送大雁瞧娘家。
但因为大雁是属于非常珍贵的,因此旧时人们就用面制成大雁形状,借以闰月年求吉利、祛瘟疫,为父母消灾。
什么时候送大雁?
——正月十六
之所以正月十六送大雁其实和一个故事是有关系的。
据传,冬天里的大雁叫声凄厉,它叫唤起来就意味着收老年人,即死老年人。为了逢凶化吉,说是把大雁馍吃掉就消灾了。
所以在每年的正月十六这一年,已经出嫁的女儿回娘家必带大雁馍。
也有另一种说法是说大雁是候鸟,每年都要飞去飞回,无论飞到何处,都要回到原栖地,其实这个也是暗喻女儿永远不会忘记娘家故地,思念远方的父母,感谢养育之恩。
有的大雁馍上还蒸有几个雁蛋或小雁,那是指女儿已有后人,并且幸福美满,代代传承。
二月二送老雁什么意思?
很多地方都有在每年二月二给老人送老雁馍的习俗,主要的寓意是希望老人健康长寿。老雁馍顾名思义就是形似大雁的一种食物。可是为什么要把食物做成大雁的形状呢?又为什么要在农历二月二这一天送呢?估计连每年都送老雁馍的人都不知道。
老雁馍起源应该是在安徽阜阳地区,后来慢慢的在颍河沿岸流传了起来,所以河南河北等地都有送老雁馍的习俗。据说在很久之前,每年到了二月二的时候,颍河附近的岸边都会有大雁起落。而二月二又是当地的“青龙节”,也被叫做“龙抬头节”,主要是为了祈祷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于是,就有人将这两者关联了起来,并且形成了一个不好的说法。说二月二是老龙王升天的日子,所以对老人来说不是个好兆头。因此,为了避免灾祸的发生,就出现了老雁馍,说是只要老人吃了它就可以逢凶化吉。虽然后来大家都知道这是封建迷信,但是这个习俗还是被保留了下来。
而且,后来老雁馍还成了非常受当地人欢迎的美食。老雁馍一般是用精选的面粉以及一些粉条、芹菜等制作而成。做好的老雁馍不但营养丰富,而且也非常的可口。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雁馍的配料也不断地改善,有的还会加入一些肉馅。特别是在二月二的时候还有很多卖老雁馍的,这对于没有时间做老雁馍的人来说可以说是非常贴心了。毕竟,谁不想让自己家的老人长命百岁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送雁习俗时间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送雁习俗时间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