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不同的民族过端午节的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不同的民族过端午节的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四个民族端午节习俗?
1、满族的端午节。满族过五月端五是为了忻福禳灾。而且五月端五满族还讲究房檐上插艾蒿以防病,还讲究到郊外踏露水,据说用这天的露水洗脸、头和服,可以避免生疮疖、闹眼病。
2、纳西族端午节。纳西族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清晨,家家要吃糖枣糯米饭,喝雄黄酒。门前插白篙、三根葛蒲及两根大麦穗。节日里,集市上还摆设药摊,出售各类名贵药材。妇女们则绣织小香包、小钱包、布娃娃、扇套、笔套等手工艺品。
3、水族端五节。水族有吃素的习俗。据传水族的远祖从江西迁到贵州三都地区,在此开荒种地,创家立业。某一年的秋后,远祖的四个儿子来探望,远祖上楼取肉款待他们时,不慎失足坠楼而身亡。自此以后,水族从端节的第一天开始,只准吃素,直至端节结束后才能吃荤。
4、傣族粽包节。傣族民间节日。流行于今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部分地区。夏历五月初五日举行。节日里,未婚青年男女身着盛装,在村边树下围成一圈唱情歌。然后,小伙子把粽包掷给自己所看中的姑娘,若姑娘也有意,就拾起粽包,双双到附近僻静处谈情说爱,至日落西天时才离去
写出三个不同的节日风俗,这些节日风俗寄托了家乡人怎样的愿望和情感?
三个不同的节日风俗,春节,中秋,端午节。
春节是我们国家传统的节日,大家一早拜年,贴春联,放爆竹,喜气洋洋过大年。大人小孩穿着新衣服,新的一年新的开始。
中秋,万家团圆的日子,一家人坐在一起吃月饼,赏月。
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纪念伟大诗人屈原。
各民族中秋节习俗有哪些?
中秋佳节,普天同庆,各族人民都有一些特别的方式庆祝中秋佳节。下面引举部分少数民族同胞庆祝中秋的方式。
1,蒙古族人过中秋节爱做追月的游戏。
2藏族同胞欢度中秋节的习俗是寻月。
3,广西侗族同胞的习俗是行月。
4傣族同胞庆祝中秋节盛行拜月。
…
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端午节的习俗有: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2、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某些地区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统称糯米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有的家长还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3、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现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工艺品。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
4、悬艾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不同的民族过端午节的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不同的民族过端午节的习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