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七小节的习俗_包头市的有什么风土人情

来源:www.xingzuopeidui.com 时间:2024-02-28 20:22 点击:3 编辑:xingzuopeidui.com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落寞的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落寞的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七小节的习俗?

寒食节:七种习俗,七种禁忌,一定要知道

寒食节:七种习俗,七种禁忌,一定要知道

七小节的习俗_包头市的有什么风土人情 - 星座运势

俗语说:“一百零五,上坟添土。”

意思是说:冬至之后的第一百零五天,需要上坟扫墓。

这一天在清明的前一天或者前两天,被称之为“寒食”。

唐代曾经以政令的形式,将扫墓固定在寒食节。

随着时代变迁,寒食渐渐与清明合二为一,清明把寒食扫墓祭祀的习俗收归名下。

寒食节也就渐渐不为人知。

七种习俗

1、吃冷食

传说介子推在寒食这天被烧死在山上。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寒食节不生火,而是吃冷食。

常见的冷食有凉粉、凉面、凉糕、艾团等。

2、祭祀

南北朝之前,寒食祭祀称为“野祭”。

后来,唐代官方把这天设置为扫墓日。

民众、官府、皇家都会在这天祭祀扫墓,添土烧纸。

以寄托哀思,告慰先人。

3、插柳

寒食节是柳树发芽的时间,人们在寒食节这天,喜欢折柳佩戴、把玩。

民间有“清明(寒食)不戴柳,红颜成白首”之说。

寒食节阴气重,插柳可以辟邪。

4、踏青

在扫墓之后,可以和亲人一起踏青游玩。

踏青也叫踏春。在春天到来之际,欣赏美景,开阔心情。

5、秋千

传说寒食荡秋千是为了让介子推的灵魂坐着秋千上天。

唐朝欧阳询主编《艺文类聚》中载:“北方山戎,寒食日用秋千为戏”。

本来是宫中嫔妃最爱。

后来随着时代发展,成为民间习俗。

寒食节:七种习俗,七种禁忌,一定要知道

6、咏诗

苏轼曾写《寒食帖》: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抒发自己被贬的落寞之情。

在寒食这天,人们见景生情,感慨颇多,所以传世的诗歌也很多。

包头市的有什么风土人情?

包头风俗 祭尚西 “尚西”是蒙古语,神树的意思。

过去蒙古族群众有祭尚西的习俗。

通常是在一棵孤独的神树下,用五颜六色的花布条把树枝装饰得特别艳丽。

一位“尚西老人”盘膝坐在神树之下,男女老少聚集在周围,拜祭尚西,并推选几名主祭人手捧哈达、美酒、奶食品,向尚西老人敬献。

仪式结束后,便进行蒙古族人民最喜爱的传统文体活动。

年青的健儿们,有的赛马,有的射箭,还有的摔跤。

祭祀大会上一片欢乐的景象。

高跷 舞者双足踩着木跷(有套脚装置的木棍,高3至4尺),扮成各种人物,手持道具,在锣鼓大镲 的强烈节奏下舞动。

河套地区的高跷多由24人至36人组成。

多数高跷队扮有白蛇、青蛇、许仙、法海、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唐僧、丑老板、二八小子、大姑娘、书生、工人、农民、士兵等角色。

舞蹈套路有白菜心、剪子股、蒜辫子、蛇蜕皮、白马分鬃、单八字、双八字、跳桌子、扑蝴蝶、三打白骨精等。

最后以齐唱社火调或码头调结束表演,歌词则随时灵活编成。

高跷的表演时间多是春节和元宵节。

包头婚礼旧俗乾嘉年间,清政府明文规定:"口外绥远等地仅容孑身商贩往来,挈室者有禁。

"(《清史稿?食货志》卷120)因,此,"走西口"来包头经商者的眷属多在"口里"(山西等地)。

大清会典还规定蒙旗之间、蒙汉之间禁止通婚。

然而,"抽刀断水水更流"。

到嘉庆14年(公元1809年)包头村改置包头镇时,人口已增至1500余户,掺杂着汉、满、蒙、回族婚礼习俗的包头婚礼旧俗也日渐形成。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落寞的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落寞的习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近发表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