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我们身边有哪些非遗传承_踏火习俗是有什么原理

来源:www.xingzuopeidui.com 时间:2024-02-29 20:01 点击:3 编辑:xingzuopeidui.com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已经快失传的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已经快失传的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我们身边有哪些非遗传承?

1、弹棉花

弹棉花,也叫做弹棉絮、弹花,是中国的一大历史悠久的传统技艺,在很久之前,农村的贫困人家和工匠们都已弹棉花讨生活,虽然在今天也会看到少许的人,但是这一神奇的技艺就像一种魔术,希望有很多的人能够一睹这一技艺的神奇之处。

2、雕漆

雕漆距今已经一千四百年的悠久历史了,在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都存在,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艺术价值。雕漆技艺体现了中国人民高超的手艺和聪明才智,雕漆曾被称为京城工艺“四大名旦”之一。

3、天桥绝活

天桥绝活,这一技艺就像我们在电视中看到的杂技,在旧时的京城有很多江湖艺人在天桥底下以表演绝活赚钱谋生,天桥绝活的种类有许多,看的观众也拍手叫好!

4、陶瓷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作和拥有陶瓷器具的国家,中国的陶瓷文化闻名中外,其陶瓷手艺也占有很大地位,希望在大家的传承努力下,这一手工技艺能够焕发生机。

5、扎叶子烟

现今人们抽的烟都是用机器制成的,但是在很多年前,烟草都是人工制作的。其也成为人们赚钱养家糊口的一项生存之道。

6、锯棺材盖

古时的人们在世的时候都会为自己打造一副棺材,因为他们相信人死后就会进入另外一个世界,而他们所居住的房子便是一副棺材。

7、捏面人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电视剧上那热闹集市上面的小面人吗?这些小面人深受小孩子们的喜爱,捏面人不仅仅是一门技艺,也是我们童年的美好时光。曾经捏面人的师傅已经慢慢老去,而这门技艺也在慢慢失传~

8、编筐

以前人家里面的生活用具都是用编筐制作出来的,这是一门十分有趣的手工技艺,但是现代生活的迅猛发展,编筐这门技艺正在慢慢远离我们~

踏火习俗是有什么原理?

  炼火的由来

  相传,炼火源于古时先人对火神祝融的崇拜,俗称“踩火”,为古老的禳灾集体舞蹈,因赤脚踩在通红的炭火上表演而得名(古时的炼火起源,文献已无从考证)。这一古老的民俗活动,口耳相传,代代传承,在江南主要流传在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和附近的处州、台州、温州等地区。据目前调研,浙江省炼火最早的属磐安县皿川一带(今双峰乡)。据研究,磐安县深泽乡金钩村古遗址挖掘的云纹饶石斧等古文物来看,远在新石器时期,已有古人类在此地群居生活(磐安县档案馆金钩村古遗址挖掘与保护里有记载)。从金钩遗址考古学的研究, “炼火”的场景与原始人狩猎归来围着大堆篝火庆祝狂欢的场景极为相似,也是古老的禳灾集体舞蹈,是一项大型的秋祭活动,现已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代表名录。

  炼火与宗教习俗

  在浙西南处州(今丽水),炼火的方式典型的有“上刀山”和“下火海”两种。由于早期先民对鬼神的恐惧,部落组织人们以炼火的形式示意壮胆。相传把“刀山、火海”比喻为非常危险的地方,而把“敢上刀山,敢下火海”者视为地方勇士。

  处州畲乡景宁有“三月三”的民间习俗。活动内容都围绕畲族文化来进行,有男女山歌对唱,未婚姑娘抛绣球等等。除了这些畲乡文化活动外,到了晚上还有道教绝技表演——炼火。炼火是“景宁海伟演艺艺术团”的绝活,民间俗称“上刀山下火海”,这一内容总是令观赏者惊心动魄。“上刀山下火海”即炼火是畲乡流传的千年道家绝技,在“景宁海伟演艺艺术团”代代相传,迄今已传承至“第十八代,但已濒临失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已经快失传的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已经快失传的习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近发表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