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新郎不去接亲是什么讲究,有哪些坏习俗和好习俗

来源:www.xingzuopeidui.com 时间:2024-03-01 09:55 点击:3 编辑:xingzuopeidui.com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有哪些坏习俗和好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有哪些坏习俗和好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农村分家的十大讲究?

分家,指把一个家分开,分成若干个家。一个完整的家解体,几个新的家庭成立、诞生。 分家,主要是分财产。财产中,主要分固定资产和资金,即父母的积蓄,父母的私产。俗话说:'树大分杈,子大分家。'闽南“分家”从仪式到内容等有显著的地方特色,也折射出泉州人的某些生活习俗和人性特征。

闽南分家指的是同一家庭里的兄弟分家,姐妹们是无权参与的。闽南人大都聚族而居,家族观念浓厚,一向重视家族血缘关系,以义族为正统,只有男子才有继承权。昔年,一般不准许女子赘婿,族内若有单女户,得将女儿出嫁而另择族内子弟过继,以保持族内血统纯正。闽南人把女儿叫做“走某仔”,长大了要嫁作他人妇的,是要“走”的,不具备继承父母财产的权利和赡养的义务,故有“惜外孙无洝(án)吞”一说。

分家的由来

民国以前,闽南人崇尚大家庭,重视礼教家规。宋、元、明、清诸朝,多有数代同住,不行分家的大家庭。世俗以家口大,同住的辈数多为荣誉。有四代同堂,甚或五代同堂者。凡一大家庭中,先提分家者即被视为“败家精”,也有不能同甘苦共富贵之嫌,是要受到家长斥责和乡人讥议的。只有极少数开明的父母主动要求分家的。民国时期,政府曾倡导分家。

解放后,政府大力提倡小家庭,打破宗派房界观念,反对联宗汇族活动,家庭结构随着社会经济制度的改变而出现变化,分家之俗深入民心。

分家的时间

父母在选择为儿子分家的时间,是很讲究的,认为“年头分家利阿兄,年尾分家益阿弟”。这虽是有不够科学的说法,但却体现了父母对儿子的平等对待。因此,虽然农历六、七月有“粗月”之说,但是大部分人还是将分家的时间选择在一年的中间,即是农历的六月。因为六月也正好是“柑分瓣,柚分片”的时间,分后同样发达。在六月里择定吉日进行分家,寄托着父母对儿子分家后的期望:不论大细同样都要发达。

新郎不去接亲是什么讲究?

您好,新郎不去接亲的讲究因地区而异,有以下几种可能性:

1. 某些地区认为新郎去接亲会遭遇“拦门炮”,即新娘家人在门口放炮,意味着“不出价钱,不让新娘走”,新郎不去接亲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

2. 另一些地区认为新郎不去接亲,是为了展现出新娘在家里的地位,表示新娘不是“随便被人家接走”的,而是有价值的“珍品”。

3. 还有一些地区的传统习俗是,新郎在婚礼前一定要接新娘回家,但在婚礼当天,如果新郎迟到了,就意味着他对新娘的爱不够真诚,因此可以取消接亲这个环节。

总之,新郎不去接亲的讲究因地区而异,但大都是出于对新娘的尊重和保护。

1 新郎不去接亲是有讲究的。
2 传统婚礼中,新郎不仅需要接新娘,还要为新娘准备礼品,安排婚礼现场等,这些事情非常繁琐且需要时间精力,为了缓解这种紧张的情况,有些地方的婚礼风俗规定新郎不去接亲,只需送礼品、资金或者请代表去接即可,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也符合现代人快节奏生活的需要。
3 然而,婚礼是一种文化传统和礼仪,每个地方的习俗不同,如果有特别的需求和意愿还需要遵循当地的传统和文化。
同时,新郎不去接亲虽然可以缓解压力,但也可能会失去一些体面和重要的体验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权衡利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有哪些坏习俗和好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有哪些坏习俗和好习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近发表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