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三种送别习俗及含义,习俗相传

来源:www.xingzuopeidui.com 时间:2024-03-01 14:17 点击:5 编辑:xingzuopeidui.com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习俗相传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习俗相传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三种送别习俗及含义?

1、折柳送别。

折柳赠别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行旅风俗,在诗文、戏曲和小说等文学作品中均有反映。 关于这个习俗的由来,相传是取自于《诗经》中的《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柳”与“留”谐音,借此表达依依不舍之情。,俗语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树生命力很强,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折柳送别,也就寓含着希望远行的人,能够在他乡顽强地生活下去。折柳赠别是对旅人行途安全的祝吉。

三种送别习俗及含义,习俗相传 - 星座运势

 2、音乐相送。

这多为唐代文人之间的送别方式。李白在《赠汪伦》中吟道:“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而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更是描写了送别时音乐的重要性。  在此之前,《荆轲刺秦王》中也写到了音乐送别的方式:“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3、饮酒饯别。这也多出现在唐代的送别中,从唐诗中便可看出。送别诗中的名句——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白的《金陵酒肆送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等。酒是文人的最爱,在送别的场合也少不了它。  另外,古人送别的时间多为清晨或者傍晚,在诗词中也寻得到依据。  

柴头会的由来和风俗?

相传柴头会源于太平天国运动,四乡农民纷纷起来抗捐抗税,反对奴役压迫。官吏为镇压而加紧对农民进城买卖的检查,“凡进城者,只允许挑柴木,携带竹、木、家具等农副产品。”

1866年,四乡农民起义终获胜利。人们为了纪念用木棍、竹叉和扁担取得的胜利,决定每年农历二月初六这天在城关举行盛会,名为“柴头会”。

柴头会始创于明朝,主要传承“柴头刀”和“柴腿子”两种武术技艺,讲究柔中带刚、虚实相生的特点。柴头会起源于武夷山民间,曾经是武夷山的一种习俗和文化,后来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武术流派并得到广泛传播。

江浙地区民风民俗?

一、开门炮

大年初一,每家每户第一件事就是打“开门炮”,噼里啪啦的爆竹声象征着送旧迎新和接福,俗谓“接年”。打过开门炮,大家都穿上新衣。

二、送元宝

在温州,人们喜欢用红糖和糯米、籼米做成大小元宝,家里面贮藏物件之处都要放上一个小元宝。大年初一那天,把红糖元宝用红绳缚在万年青的树枝上,挨家挨户送吉利话,一人打板一人应好,叫做“送元宝”。

绍兴新年则以“茶碗茶”待客,茶中加上橄榄和金桔,同时用茶叶蛋待客,称为“捧元宝”。

三、划龙舟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

四、舞太平灯

大年初一,村民们在锣鼓声中舞起“太平灯”。原汁原味的祈福舞蹈“太平灯”至今已有700年的历史,是当地特有的民俗活动,精彩的跳灯传承着指南村村民质朴火热的民风习俗,以祈求新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万象更新。

五、舞龙

舞龙,又称玩龙灯,是江浙地区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吉祥。舞龙源自古人对龙的崇拜,每逢喜庆节日,人们都会舞龙,从春节开始舞龙,然后二月“龙抬头”、端午节也舞龙。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习俗相传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习俗相传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近发表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