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云南人端午节哪些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云南人端午节哪些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云南保山端午节习俗?
1. 包粽子:保山家家户户都动手包“绿皮白心”的糯米粽子,象征着粽子是端午节的灵魂美食。
2. 艾草熏香:每年端午节,保山会利用艾草的香气来熏香室内外,驱散蚊蝇、消毒防病。
3. 端阳花街:在保山施甸,除了包粽子、吃药根,还有一个温馨又让人回味的习俗,在手腕上系七彩手串。
4. 煮香蒜和鸡蛋:保山有一种很奇特的栗壳香蒜,个头不大,外皮紫红,蒜瓣雪白,辛味十足,香味浓厚。
5. 艾草浴身:每年端午节,大多数人家都要去草药街买艾草、透骨草、九里光、细黄藤、芳里叶、笔管草、伸筋草、辣草尖、小浔麻、臭牡丹、桃叶、柳叶等草药,以文火炮制香汤,水烫药香,以汤熏浴,除风祛湿,舒筋活血,养生防病。
云南的端午节的来历?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步骤/方法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传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吃粽子于门上插艾或菖蒲驱邪,系长命缕,饮雄黄酒或以之消毒,赛龙舟等等。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于形状有棱角、内裹粘米而得名,后者顾名思义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端午节吃粽子,在魏晋时代已经很盛行。这种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两个节日里食用。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云南端午节五彩绳什么时候摘?
云南端午节五彩绳通常在端午节当天摘取。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同时也是纪念屈原的日子,这天有着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等一系列的习俗,其中最具特色也最具有象征意义的就是各地会用五颜六色的绳子绕在腰间或手腕,据传说这样做能够带来好运和安全,通常会在端午节当天摘取。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因此在端午节这一天,云南地区还有许多与本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
比如说,在红河州和西双版纳等地,少数民族会在这天举行盛大的赛龙舟活动。
此外,端午节期间还有许多云南特色美食,如过桥米线、烤全羊等等,可品尝到美食的同时了解云南的风土人情,更加深入地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底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云南人端午节哪些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云南人端午节哪些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