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广西家乡的习俗,桂林乡村习俗

来源:www.xingzuopeidui.com 时间:2024-03-07 19:22 点击:2 编辑:xingzuopeidui.com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桂林乡村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桂林乡村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广西家乡的习俗?

具体如下:

三月三和歌圩、干栏、牛魂节、壮姑夏装、壮族婚俗等。

1、三月三和歌圩:壮族传统歌节。又叫三月三、歌圩节、歌圩,壮语叫窝埠坡、双龙垌。意为到田间或岩洞外唱的歌,分日歌圩和夜歌圩。日歌圩在野外,以倚歌择配为主要内容。夜歌圩在村子里,主要唱生产歌、季节歌、盘歌和历史歌。

广西家乡的习俗,桂林乡村习俗 - 星座运势

2、干栏:也叫木楼、吊脚楼。壮、侗、瑶、苗、汉都有。多为两层。上层一般为3天间或5开间,住人。下层为木楼柱脚,多用竹片、木板镶拼为墙,可作畜厩,或堆放农具、柴火、杂物。有的还有阁楼及附属建筑。一般干栏都依山傍水,面向田野,前景开阔,采光也好。一个寨子一个群落,整体肜去,既雄伟又壮观。有些村寨,家家相通,连成一体,就像一个大家庭。

3、牛魂节:时在农历四月初八。又称脱轭节,流行在桂北龙胜一带壮族山村。传说这天是牛王诞辰。要给牛脱轭,刷洗身子,放牧到水草丰美的地方。牛栏要打扫干净,铺上干爽稻草。不准役使,更不准鞭打,还要给牛唱山歌,喂乌米饭。过去有些寨子里还建有牛魔王庙,过节这天,要杀猪祭祀,村民们在庙里聚餐。

4、壮姑夏装:龙胜县龙脊一带壮族姑娘的传统夏装,上白下青,用料多为细棉布,现在也有用绢和洛纶的。上衣款式为平领、对襟、中袖。中襟缀两只布扣,手工精巧,有蝴蝶形、菱形等样式。袖筒中腰和袖口绣有“花栏杆”,用丝和配色极为讲究,花形也多种多样。

广西桂林资源县的河灯节有哪些习俗?

  每年农历七月十三至十四两日是广西桂林市资源县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河灯歌节。每当节日来临,汉、瑶、苗各族同胞以民风浓烈的传统习俗来纪念他们的祖先。  河灯 节日里,他们举行盛大的集会,各乡的舞狮队、舞龙队、河灯队、艺 术表演队都要汇集到城里大显身手。夜暮降临时,人们将自己制作的各式各样的河灯点亮一起放到江中随波而去,以此寄报告寄托对先人的怀念,并祈祷先人对子孙的保佑。放逐河灯,其景十分壮观,五彩缤纷,满江辉煌。赏灯之后,便是彻夜的文艺表演和山歌比赛。次日满街的群众,拥挤在城乡物资交流的集市上。人流、物流、灯流、歌流、将这个小小山城掀得沸腾起来,一派太平盛世的繁荣景象。 境内汉、苗、瑶等民族杂居,民风淳良敦厚,勤劳俭朴,崇礼尚义,和睦相处,交往密切,习俗相近而各具特色,每年中元节(农历七月十四日)各族民众烧香烛,化纸钱,纪念祖先,心愿相同,方式各异。县城大埠头在中元节之夜,盛行放河灯祭神祭祖,灯式多样,有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宝莲赐福、龟鹤延年、龙凤献瑞、麟趾呈祥燃烛其间,随波逐流,满江辉煌,五彩缤纷。观灯人群相互喝彩,共祈祖先保佑,天下升平,国泰民安,赐福消灾,风调雨顺,人旺业兴。外来客商亦争相投放河灯,以图吉祥。五排山区是苗、瑶民聚居地,相传中元节是苗族祖先定居五排之日,为缅怀先祖功德,每年七月半举行歌会,男女老少集会于桥亭、溪畔,互对山歌,歌声悠扬,彼落此起,连续三天三夜,经此怀念祖先,诉说人间世事,抒发男女爱情,赞颂美好生活 。  随着民族文化频繁交流,苗、瑶、汉等民族的风俗民情水乳交融,互相结合,相得益彰,逐淅形成了在县城举行农历“七月半”河灯歌节盛会。自1995年始,资源县委、政府加以引导,进行组织,使民间的传统节日成了资源的旅游品牌,成为庄稼活宣传促销、为资源经济服务的重要媒介,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六届,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盛会期间,各族人民云集县城观光,资江两岸三天三夜,歌声缭绕,整个县城笼入了歌海之中,十四日夜观河灯,领略“万盏河灯漂资江”的人间奇观,更是盛况空前。近两年来,广邀名人前来搭台演出,为节日注入了新的活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桂林乡村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桂林乡村习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近发表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