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端午节防五毒指的是什么,驱五毒是端午节的习俗吗

来源:www.xingzuopeidui.com 时间:2023-07-04 20:14 点击:5 编辑:xingzuopeidui.com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驱五毒是端午节的习俗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驱五毒是端午节的习俗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端午节防五毒指的是什么?


1. 端午节要防的五毒是蛇、蜈蚣、蟾蜍、蝎子、壁虎。
2. 这五种动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认为是有毒的,而端午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为了避免受到这些动物的伤害,就会特别提醒防范。
3.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很多与端午节相关的习俗和活动,比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等等,这些都是为了纪念屈原和预防疾病而来的。

端午为何要驱五毒?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称为端阳节。驱五毒是端午节的一个重要习俗之一,它源自民间的迷信和传说。

根据民间传说,端午节这一天,会有五种毒物(即五毒)活动,它们分别是蛇、蜈蚣、蝎子、蟾蜍和壁虎。这些毒物被认为具有邪恶和破坏力,对人们的健康和幸福造成威胁。为了保护自己和家人免受这些毒物的伤害,人们采取了一系列的驱邪活动,其中包括驱五毒。

驱五毒的方式主要是在端午节这一天贴门神、挂菖蒲和艾叶,以及佩戴五色线或系五彩丝带等。菖蒲和艾叶被认为具有驱邪辟邪的作用,因此人们会将它们放置在门口、窗户或其他容易进入毒物的地方,以驱散邪气。门神则被贴在门上,以守护家庭免受邪恶的侵害。佩戴五色线或系五彩丝带是为了象征五行的和谐与平衡,以及辟邪消灾。

虽然驱五毒的行为在现代社会中已经逐渐减少,但这一传统习俗仍然在一些地方保留下来,人们通过驱除邪恶和带来吉祥来庆祝端午节。此外,驱五毒也是端午节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之一,展示了中国人民对健康和幸福的追求。

端午节,是夏季中最重要的传统节庆,当日有许多民间习俗活动,除了划龙舟、包粽子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外,还有插艾叶、菖蒲,挂钟馗像,戴香包,喝雄黄酒等驱邪避疫的民俗活动。

  此外,端午节还有一项特别的传统习俗,就是“驱五毒”。五毒,是指古人心目中五种毒性最强的动物,一般是指蛇、蝎、蜈蚣、蟾蜍、壁虎等动物合称。但壁虎并非毒物,故也有一说以蜘蛛取代壁虎。

  

 

  每年到了黄历五月,正是春夏之交,草长虫鸣,群蝇飞动,天气逐渐变热,又遇梅雨季湿气重,瘴疠之气骤增,瘟疫开始流行,而蛇、蝎、蜈蚣等生长于潮湿阴暗环境的毒物,也开始活跃起来。这种气候,容易使人感觉不舒服,也易滋生各种致病的细菌,使人生病。

  所以,古人认为五月是“恶月”、“毒月”,如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五月》中载︰“五月俗称恶月,多禁。忌曝床荐席,及忌盖屋。”及《太平御览‧卷二二》引汉朝董勋《问礼俗》曰︰“五月俗称恶月。俗多六斋放生。”

  因此,五月不仅是毒月,五日又被认为是恶月之最。传说五月五日这天邪祟当道,五毒并出,禁忌也多,除了忌“曝床荐席、盖房子”外,甚至有“不举五月子”的谚语,就是不养育五月所生的孩子。

  据《史记‧孟尝君列传》上载,以好养贤士而闻名的孟尝君,出生于五月五日,其父田婴令其母不要养活他,因为当时传说,五月生的孩子,长大了身高与门户一样,会害父害母。

  另东晋名将王镇恶也是五月五日出生,被视为不祥,家人原想过继他人,但祖父留下他并取名镇恶,取镇住恶运之意。此外,宋徽宗赵佶亦五月五日生,从小被寄养于宫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驱五毒是端午节的习俗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驱五毒是端午节的习俗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近发表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