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端午节的日期和习俗是什么〈端午节的礼仪和习俗〉

来源:www.xingzuopeidui.com 时间:2023-07-22 20:59 点击:156 编辑:xingzuopeidui.com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端午节的礼仪和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端午节的礼仪和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端午节的日期和习俗是什么?

端午节的日期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习俗就是包粽子、划龙舟。

端午节包粽子可能是每个地方都会包的,只不过每个地方包的粽子不同。样式不同,馅料不同,因为各个地方的口味不一样,馅料有的是甜的,有的是咸的。北方大部分比较喜欢吃甜粽,而南方大部分都是包咸粽。

端午节的日期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

习俗有食粽子、赛龙舟、佩香囊等等。

食粽子:食粽子是中国人一个传统的习俗,用粽叶包裹着糯米,放在锅中煮熟。

赛龙舟:屈原投江后,许多人划船追赶着去拯救,追赶到洞庭湖时没有了踪迹,之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借划龙舟来驱散江里的鱼,不让鱼吃掉屈原的身体,这样赛龙舟也就成了一种端午的习俗。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戴香囊主要是避邪驱瘟的,香囊中包有朱砂、雄黄、香药等,用丝布包裹着。

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亦称端五、端阳。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后人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端午节的习俗有端午食粽、赛龙船、佩香囊等,这些节俗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愿望。端午节既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的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吉日,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其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端午节的习俗有?

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悬艾叶菖蒲、悬钟馗像、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饮雄黄酒,游百病、给孩子涂雄黄 具体如下:

1、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2、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

3、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4、悬艾叶菖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

5、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端午节的礼仪和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端午节的礼仪和习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近发表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