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清明送老燕习俗来历,清明节蒸燕子的习俗

来源:www.xingzuopeidui.com 时间:2023-09-21 08:32 点击:123 编辑:xingzuopeidui.com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清明节蒸燕子的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清明节蒸燕子的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清明送老燕习俗来历?

又是一年清明节,送老燕是陕北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清明送老燕是已出嫁的女儿在清明节用面捏成燕子的形状蒸熟成面燕,送给娘家父母,以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谢。清明节这一天,在佳县赤牛坬村,百位赤牛坬女客(陕北佳县村落对已出家的女子统称为女客)在欢快的锣鼓声中,端着老燕举行了一场隆重的集体送老燕仪式,隆重而热烈,让我们感受到这浓浓的亲情!

平遥清明节花馍怎么做?

  主要材料:面粉  制作步骤:  

1.用少量35度水化开酵母,到入面粉中,水一定要慢慢加入,和成比较硬的面,发效至2倍大小  

2.面团排气,分成30克,揉光滑  

3.用剪刀剪出均匀的刺,黑芝麻做眼睛  

4.做好醒15分钟,上气后蒸15分钟就好了  制作方法  花馍的制作原料以白面为主,另有豆子、枣、米类、胡椒等辅料;制作所需的工具为极普通的剪刀、梳子、菜刀等;制作手法有切、揉、捏、揪、挑、压、搓、拨、按等。花馍除了可食用外,还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制作花馍花饰时,有时用米类、豆类等粘贴而成,有时用食用色素上色而成。花饰内涵丰富,色彩鲜艳,造型千姿百态、粗犷生动、夸张变体,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历史人物、民间传说,均可变成栩栩如生的艺术造型,表达对祖先的祭祀、长辈的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它是百姓寄托心愿的一种方式。  逢年过节,老人过寿,小孩满月、过岁,婚丧嫁娶或献奠祖先,在农村有制作花馍(也叫面花)作为赠送礼品和祭祀供品的古老乡俗。  花馍是汉族民间面塑品,也称“面花” 。闻喜花馍是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的汉族传统名点,因花式各样而命名为花馍。闻喜花馍盛行于明清,已有1000多年历史,已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完整的创作体系。花馍同样以美味著名。 闻喜花馍有“花糕”、“花馍”、“吉祥物”、“盘顶”四大系列200多个品种。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于2010年在上海世博会展出。在2012举办的“中国·闻喜花馍文化节”上创造了四项世界纪录。  乡间逢年节都要蒸制花馍。如春节蒸大馒、枣花 、元宝人 、元宝篮;正月十五做面盏、做送小孩的面羊、面狗、面鸡、面猪等 ;清明节捏面为燕;七巧做巧花( 巧饽饽 ) , 形如石榴、桃、虎 狮 、鱼 等;四月,出嫁女儿给娘家送“面鱼”,象征丰收 ;也有女儿出嫁作陪嫁用的“老虎头馄饨 ;寒食节上坟时用“蛇盘盘”以示消灾;做春燕表示春回大地;婴儿满月做“囫囵”谓之“龙凤呈祥”、“猛虎驱邪”;老人祝寿用“大寿桃”等等。花馍在民间依不同岁时和用途有各种形式。

花馍的介绍?

花馍是汉族民间面塑品,也称“面花”。闻喜花馍是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的汉族传统名点,因花式各样而命名为花馍。闻喜花馍盛行于明清,已有1000多年历史,已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完整的创作体系。花馍同样以美味著名。闻喜花馍有“花糕”、“花馍”、“吉祥物”、“盘顶”四大系列200多个品种。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于2010年在上海世博会展出。在2012举办的“中国·闻喜花馍文化节”上创造了四项世界纪录。乡间逢年节都要蒸制花馍。如春节蒸大馒、枣花、元宝人、元宝篮;正月十五做面盏、做送小孩的面羊、面狗、面鸡、面猪等;清明节捏面为燕;七巧做巧花(巧饽饽),形如石榴、桃、虎狮、鱼等;四月,出嫁女儿给娘家送“面鱼”,象征丰收;也有女儿出嫁作陪嫁用的“老虎头馄饨;寒食节上坟时用“蛇盘盘”以示消灾;做春燕表示春回大地;婴儿满月做“囫囵”谓之“龙凤呈祥”、“猛虎驱邪”;老人祝寿用“大寿桃”等等。花馍在民间依不同岁时和用途有各种形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清明节蒸燕子的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清明节蒸燕子的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近发表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