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端午节的来历和传说,端午的起源传说习俗

来源:www.xingzuopeidui.com 时间:2023-11-30 17:55 点击:201 编辑:xingzuopeidui.com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端午的起源传说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端午的起源传说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端午节的来历和传说?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的《风土记》:“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即“初五”。《说文解字》载:“端,物初生之题也”,即说端为初的意思,因此五月初五被称为“端五节”。《燕京岁时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岁时广记》说:“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

端午节的来历和传说,端午的起源传说习俗 - 星座运势

《盘古王表》与《三命通会》均有载,远古时古越人天皇氏已发明天干地支,干支的发明标志着原始的历法出现。古人纪年通用天干地支,根据干支历,按十二地支顺序推算,第五个月正是“午月”,午月午日谓之重午,而午日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阳”。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中国所有传统节日当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如有龙舟节、重午节、端阳节、端五节、重五节、当五汛、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蒲节、浴兰节、女儿节、午日节、地腊节、正阳节、龙日节、粽子节、五黄节、诗人节、屈原日、躲午节、解粽节、端礼节、五月初五、五月当午等等。唐代以前常用的名称是“五月初五”,唐以后,“端午”便取代“五月初五”等别称,一跃成为主流的称呼。

关于端午的来历和习俗?

1.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来历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2. 端午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最广为流传的是纪念屈原的节日。
屈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因为忠于国家,被流放到汨罗江畔,最终投江自尽。
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他,便在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划龙舟、吃粽子、挂艾叶等,以表达对他的怀念和缅怀之情。
3. 端午节的习俗丰富多彩,除了划龙舟、吃粽子、挂艾叶之外,还有赛龙舟、包粽子、饮雄黄酒、挂香囊、穿五色线等等。
这些习俗不仅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人们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

历史学家们认为端午节的源头很可能和上古先民的祭祝习俗有关,而粽子有可能是古时候的人们为了少杀几只耕牛而发明的祭祝替代品。

学者闻一多研究发现,端午节可能起源于古代吴越民族的龙图腾崇拜,是个专门祭龙的节日。有一个公认比较靠谱的说法是端午节的形成与夏至这一节气有关。

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最初是夏季驱离瘟神和祭龙的节日。 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的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悬艾、悬钟馗像、挂荷包和五彩丝线、点雄黄酒、吃五毒饼,画五毒图。

端午节的来历及传说简短?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端午的起源传说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端午的起源传说习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近发表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