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端午习俗起源传说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端午习俗起源传说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端午节的起源?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有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赛龙舟的习俗。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1、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2、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端午节是怎么来的?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被称为端午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五月初五日因为都为数字,所以端午又被称为重午。
按照天干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中午又是“阳辰”,所以端午在农村又被称为端阳。
端午节演变到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端午节起源于我国古代人民对龙图腾的崇拜,仲夏端午这天,苍龙七宿,正好到正南中天,处于大吉之位,是传说中龙飞升的日子,也就是《易经》中所说的飞龙在天。
古百越人有断发纹身的习俗,他们认为自己是龙的子孙,他们生活在靠水的地方。古百越人在端午这天祭祀自己的龙祖宗。
后来由于秦始皇一统天下,大部分古百越人和汉人融合。
所以端午也就成了汉人的传统节日。
端午的传承至今,已经渐渐失去了祭祖仪式传承,并在时代的发展中赋予了它新的意义,现在关于端午意义在不同的来源神话中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
端午来源传说——纪念屈原
其中最出名的要数楚国的士大夫屈原。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主张联齐抗秦,但是他的政治主张遭到了当时的贵族子弟子兰等人强烈反对,于是子兰联合诸大臣上书荐表弹劾屈原,屈原因此被免去官职,流放到了今天的湖南一带。
他在流放过程中写下了许多著名诗篇,比如我们小学课本里面学的《离骚》、《天问》、《九哥》等。他的诗篇里面保留了许多楚地的文化和习俗,也保留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对神话学的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时屈原的诗作音律考究,读起来朗朗上口,文学价值也是非常的高。可这个出色的文学家,却不是一个合格的政客,且不受他国家的政治体系的接受,但是最终却为他的国家而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端午习俗起源传说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端午习俗起源传说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