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苗族过元宵节的习俗是什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苗族过元宵节的习俗是什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舞龙嘘花的起源?
元宵节(苗族舞龙嘘花习俗)历史源远流长,据民间传说可以追溯到唐朝,是外来文化与当地苗族文化相结合的产物。由于苗族没有文字记载,舞龙嘘花源于何时无法考证。
“自从汉代舞龙起,唐宋时代亮的灯”,据民间流传的“四言八句”和“花灯歌”所唱的内容来体现,龙灯文化源于汉代起。明洪武年间,汉文化进入苗疆,舞龙嘘花在台江开始形成。清雍正年间开辟苗疆,大量的军屯和民屯进入到苗族地区,带来了汉族文化。特别是实行改土归流制度以后,外来文化与台江县当地文化碰撞交融,舞龙嘘花在走向成熟并开始盛行。由此可见,舞龙嘘花习俗在台江已有几百年历史。台江苗族认为“台江县舞龙嘘花据说始于明末清初”,有一定合理性。
苗族龙纹图案的传说?
苗族,作为中华56个民族中的一员,对龙的崇拜并不亚于汉族,苗族人民对龙有着许许多多美丽的传说。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苗疆腹地的台江遭受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旱灾。河水断流了,水井干涸了,田土绝收了,山上的树木全死了,很多人因为没水可喝也相继死去。为了找水,为了拯救这些无助的村民和这片干涸的土地,人们四处找水。虽然,历尽了千难万苦,但天照样干,地照样渴,人们照样没有水喝……
村子里有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子,母亲70多岁了,虽已白发苍苍,却心地善良;儿子20出头,为人正直勤劳勇敢,但还未谈婚论嫁。儿子很孝敬母亲,母亲也十分疼爱儿子。看见人们焦急地四处找水,母亲便对儿子说:“儿子,你也出去找水吧。”儿子说:“我去找水,谁来照顾你啊,要知道找水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母亲说:“为了找到水,为了让乡亲们得救,你应该出去找水,只要找到水,我就是死了也心甘情愿。”在母亲的极力劝说下,儿子含着热泪依依不舍地告别了母亲,踏上了找水的艰难路程。他不畏山高路陡,不顾杂草丛生和荆棘满地,找啊找。几天过去了,尽管他精疲力竭仍然一无所获。有一天,他来到了一座险峻的山峰,刚坐下来稍稍休息。
忽然,他看见不远的一处悬崖峭壁下有一丛十分茂盛的青草。他想,天这么旱,山上的草木几乎枯死了,为什么这草如此的茂盛?他断定这里一定有水源。于是他艰难地爬了过去,用力把那蓬草拔了出来。顿时,奇迹出现了。一股清泉喷涌而出,并且越流越涌。泉水流过了山岗,流过了田野,流进了村民的心田。
侗族芦笙什么时候吹?
芦笙节,是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地区最普遍、最盛大的传统节日,该节日以芦笙踩堂、赛芦笙为主要活动。芦笙节一般以坡会的名称命名的多(如十三坡、古龙坡)。各地芦笙节的时间不尽相同,原因是有的来源于古理古规的吉日,有的来源于庆丰收,有的来源于神话传说。一般在节日之前要举行仪式,先由某村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祭祖,与此同时,各家各户都在自家自行祭祖,随后各村各寨的姑娘穿着盛装,佩戴银花银饰,变化多端,小伙子和芦笙手们都各自带着芦笙,从四方八面向芦笙场地涌来,各村的男子青年都各自围成圆圈,吹笙跳舞,持续四五天,气氛十分热烈,是一种融歌、舞、乐于一体的群众性的文艺活动!
基本信息
中文名芦笙节节日时间农历9月初次年农历1初月至2月末流行地域贵州省黔东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苗族过元宵节的习俗是什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苗族过元宵节的习俗是什么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