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秋节的习俗_少数民族的风俗和特色节日

来源:www.xingzuopeidui.com 时间:2024-01-01 21:00 点击:120 编辑:xingzuopeidui.com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秋节各名族的习俗有哪些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秋节各名族的习俗有哪些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之夜还有一大特色赏月活动叫“走月”。皎洁的月光下,人们衣着华美,三五结伴,或游街市,或乏舟秦淮河,或登楼观赏月华,谈笑风生。明代南京建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有朝月楼,都是游人“走月”时的赏月胜地。中秋夜出游赏月,上海人叫做“走月亮”。吴地有走月亮、走三桥之俗,就是在月光下出游,走过至少三座桥(见顾禄《清嘉录卷八》)。上海也有此俗(见玉鱿生《海陬冶游录》)。所谓走三桥者,明显度厄之味在。

中秋节的习俗_少数民族的风俗和特色节日 - 星座运势

祭月

中秋节习俗

祭月,在中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拜祭月神。自古至今,在广东部分地区,人们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拜月娘、拜月光)的习俗。拜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将“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祭月赏月,托月追思,表达了人们的美好祝愿。祭月作为中秋节重要的祭礼之一,从古代延续至今,逐渐演化为民间的赏月、颂月活动,同时也成为现代人渴望团聚、寄托对生活美好愿望的主要形态。

赏月

中秋节习俗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文字记载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俗。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少数民族的风俗和特色节日?

1、蒙古族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意。此外还有那达慕、马奶节等。

  2、朝鲜族

  其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老人节等。还有三个家庭的节日,即婴儿周岁生日、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每逢回甲节、回婚节时,子女、亲友、邻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寿。

  3、傣族

  傣族的重大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均与佛教有关。

  4、东乡族

  东乡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样,每年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都来源于+++教。

  5、布朗族

  厚南节是布朗族盛大的年节,每逢农历三月清明节后7日,即阳历4月13日—15日举行。 节日里,主要活动是相互泼水,其仪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朴的传统方式——迎接太阳的习俗举行,所以,人们称之为迎接太阳的节日。

少数民族的节日和风俗有:

1、傣族:孔雀舞。

节日: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

2、壮族:崇拜祖先,信仰多神,有嚼槟榔和用槟榔招待客人的传统习惯。

节日:中元节、牛魂节、三月歌、吃立。

3、土家族:崇拜土王,哭嫁。

节日:赶年,四月八、六月六、大端午、七月十五等。

4、黎族:妇女耳环多且重,熟称儋耳,男子以红或黑布缠头,称吊襜。

节日:三月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5、苗族:自由对歌,恋爱。

节日:芦笙节、苗节、春节、四月八、吃新年、龙船节、清明节等。

6、藏族:信仰藏传佛教,以糌粑为主食,献哈达。

节日:藏历年、雪顿节、望果节、沐浴节、萨葛达瓦节等。

7、彝族:男子头顶留一小块头发,称天菩萨。

节日:火把节。

8、白族:信仰佛教,以白色为贵。

节日:年节、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鱼谭会等。

9、纳西族:披羊披肩。

节日:三朵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火把节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秋节各名族的习俗有哪些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秋节各名族的习俗有哪些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近发表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