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河北的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河北的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河北都有哪些风俗习惯?
1、扔愁帽:扔愁帽都在除夕夜深人静之时进行。各家和户的大人、孩子,临睡前,都把头上戴过的旧帽子或旧头巾,悄悄扔到大街上。第二天,打扫街道时,再清扫到墙旮旯里,到下月十五夜晚烤“怕灵火”时烧掉。可以扔掉一年的旧愁,迎来一年的新喜。
2、荡秋千:自正月初十搭秋千架开始。每逢元宵佳节前后,邯郸西部一带的百姓家家产户搭起秋千架,老老少少的人们与青壮年人一同荡秋千。至此时,每个村镇还将自行或与相邻村镇举行荡秋千比赛。
3、熬粥:腊月初八各寺院及家家户户均要熬粥,称腊八粥。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家家户户要扫庭院,这一天被称为"过小年",一般家家都要摆酒宴,祭灶王爷。
4、串门:大年初一互相拜年,共欢同乐,初二请姑爷、姑娘回门、初三会亲家,初四会朋友。
河北有怎样的风土人情?
河北民俗风俗 热情好客的山里人 河北省境内北有燕山,西依太行,山区面积比较辽阔。山里人热情好客,自古成俗。 冀西一带山里的居民,把家里来客人做为“吉利”的预兆。如果哪一家一年之中没有住过客人,就被认为来年不吉利。
客人进家后,饮茶、吃饭、上菜均用大碗,不用盘、碟。饮茶时,碗里不能喝干。如果碗里没了茶,主人就会马上斟上一碗,直到喝剩了半碗为止。
吃饭时,筷子要随时拿在手里,不能停放在桌上,否则会被误认是“瞧不起”主人。
直到两根筷子平放在碗口上时,才被认为是吃饱了。只要筷子不平放在碗口上,随时就有可能再给盛上一大碗。
北部燕山深处的一些地方,因冬季比较寒冷,各家各户都生火烧炕。
家里来了客人时,总要被安排在最暖和的炕头,与主人全家同睡一条大炕,不能避嫌。
哪一家门前有果木树,如果外地的客人从树下经过,住脚停看,只要有成熟的果子,主人立刻就会爬上树去采摘。
特别是当地的一些土特产,象燕山板栗、赞皇大枣、涉县的柿干等等,客人不能拒绝,带走的东西越多,主人越高兴,认为自己被客人看得起,下一年的收成会更好。
河北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它拥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基础。经过数千年的文化积累,在河北大地上出现了丰富多彩的民俗艺术形式。其中有富有民间特色的各种画派,还有丰富的制陶艺术,手工艺品包括有草编、泥人、面人、涿州地毯、花灯风箏、曲阳石雕、蔚县剪纸、秦皇岛贝雕等。
艺术剧种有评剧、秧歌、豫剧、渔家乐、河北梆子、唐山皮影、保定老调、武安洛子、石家庄丝弦、东路二人台等。 其中河北梆子形成于清代,唱腔高亢、悲壮,表演真实、火爆。
河北民俗又有什么?
河北的风俗有吴桥杂技,乐亭皮影戏,唐山评剧,河北梆子等。
在吴桥,杂技艺术俗称“耍玩艺儿”。乐亭皮影,俗称乐亭影和老呔影,是集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说唱为一体的戏曲表演艺术,发源于河北省乐亭县。唐山评剧比较贴近百姓生活,念白俗称“老呔话”有浓重唐山地方特色。
风俗的影响 经济发展能让一些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会影响社会风俗变化;传统文化能深刻影响社会风俗,使之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教育渠道人觉悟高,传统风俗会以新的方式和形式传承;军事占领在异族统治的高压下,传统风俗必然发生变化。 传统礼仪风俗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中。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河北的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河北的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