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出门饺子回家面典故_中国在春节吃饺子的习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来源:www.xingzuopeidui.com 时间:2024-01-25 15:47 点击:4 编辑:xingzuopeidui.com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习俗逢年过节吃饺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中国习俗逢年过节吃饺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出门饺子回家面典故?

“出门饺子回家面”,这个习俗其实就是说,出门的时候家人会做一碗饺子,回到家的第一顿饭就会做一碗面。那为什么会有这个说法?

“好吃不如饺子”,逢年过节吃饺子,说明了饺子在国人饮食中的地位。在这句俗语中,关于“出门饺子”,当然不光是为了好吃,最主要的是有着很深的寓意。首先是饺子形状像元宝,在出门的时候食用,象征着离家人在外能“得财得利”;其次饺子谐音为“交子”,预示着广交朋友,正所谓“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这也是祈求旅途顺利,凡事有贵人相助。

出门饺子回家面典故_中国在春节吃饺子的习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 星座运势

上面说的都是好的寓意,其实“出门饺子”还有警示的作用。这和饺子的制作及形状有关,做饺子包馅的时候,两边的饺子皮往中间捏,象征着“谨言慎行”,捏起来的嘴,就是告诉人们,出门在外少说话,所谓“祸从口出”。虽说这样是警示的意思,同时也是对离家的嘱托,以望其在外平安。

而“回家面”的说法呢?也多是取决于“形状”,这里的面,在一些地区特指面条,因为面条每一根都长长的,便有了“长长久久”之意,是家人希望归家的人能长留家中。另外一种说法是,面条顺滑,即使离家的人在外面受到了委屈和不顺,吃了面可以把那些不顺都赶走,归家后一切都如意。其实这一切的讲究,都是一种惦念和期望的表达,更多的是祝福。

中国在春节吃饺子的习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在我国北方,只要是逢年过节都要吃饺子,尤其在春节这样重要的节日,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春节吃的饺子还和其他节日吃的饺子不同,会在饺子里面塞上铜钱,这代表着特别的寓意。到底过年为什么要吃饺子呢?下面我们来了解春节吃饺子的由来!

一、春节吃饺子的由来

1、按照我国古代记时法,晚上11时到第二天凌晨1时为子时。“交子”即新年与旧年相交的时刻。饺子就意味着更岁交子,过春节吃饺子被认为是大吉大利。另外饺子形状像元宝,包饺子意味着包住福运,吃饺子象征生活富裕。

2、民间传说,这与我国东汉名医张仲景有关。说有一年冬天特别寒冷,很多穷苦百姓的耳朵都冻烂了,张仲景见了非常难受,就从冬至这天起架起大锅,熬制了一种“祛寒娇耳汤”向穷人施药治伤。“祛寒娇耳汤”的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熬,熬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病人食用。“娇耳”很管用,人们吃下它后血液通畅,治好了冻耳。张仲景施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除夕夜,人们感激张仲景施药的善举,就仿照“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吃,并把这种食物称之为“饺子”。于是,饺子这种吃食就诞生了。饺子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自从问世就深受百姓喜爱,民间素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

二、过年为什么要吃饺子呢

一是按照古代的习俗,饺子是过年祭祀后食用的食品。过年时,讲究守岁时包,辞岁时吃,即到子时吃,此时为两年之交、迎新辞旧的时刻,具有特殊意义,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预示新的一年里交上好运。

包饺子的风俗?

1、包饺子的习俗是将金如意、红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的人会有好的寓意。

  2、饺子是中国传统食物。饺子原名“娇耳”,是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饺子是中国民间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节食品。有一句民谣叫“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每到年节,家家户户都会包饺子吃。

  3、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红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红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吃到钱币则是财源不断。表现了人们对来年的美好憧憬。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习俗逢年过节吃饺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习俗逢年过节吃饺子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近发表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上班时间:9:00-22:00
周六、周日:14:00-22:00
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