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哪些地方有端午节戴红绳的习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哪些地方有端午节戴红绳的习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端午节什么时候戴红绳?
端午节什么时候开始带红绳呢?具体的地方讲究应该不一样,记得小时后妈妈都是端午节前一天给我们兄弟姐妹都带上,兄弟姐妹五个人每个人的颜色都不同,我们都非常高兴和小朋友们比谁的颜色好看,等过了端午节的第一场雨就得摘下来把它扔掉,不知你们地区的端午节是不是这种讲究呢?
端午为啥戴红绳?
端午节红绳亦称长命缕,续命缕、续命丝、延年缕、长寿线,别称“百索”、“辟兵绍”、“五彩缕”等,名称不一,形制、功用大体相同。
这个习俗是在端午节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
端午节戴五彩线可是很有讲究的。五彩线是用五种颜色的线制成。而五种颜色不是随便用哪五种颜色就行,而必须是青、白、红、黑和黄色。这五种颜色从阴阳五行学说上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时,分别象征东、西、南、北、中,蕴涵着五方神力,可以驱邪除魔,祛病强身,使人健康长寿。制成的五彩线佩戴时是男左女右,既可以系在手脖上,也可以系在脚脖上。又有一说如果小孩还没满一岁,就只系红色的彩线。
此类节物的形制大体有五: 1.简单的以五色丝线合股成绳,系于臂膀; 2.在五彩绳上缀饰金锡饰物,挂于项颈; 3.五彩绳折成方胜,饰于胸前; 4.五彩绳结为人像戴之; 5.以五彩丝线绣绘日月星辰乌兽等物,敬献尊长。
这个习俗始于汉代。东汉应劭《风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丝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长命缕,一名辟兵绍”。以后相沿成习,直至近、现代。 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记当时风俗:“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续罗制成小虎及粽子、壶卢、樱桃、桑葚之类,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其中唐宋时,更有宫廷赐大臣此种节物之事。史载唐代宗兴元元年端节,宫廷曾赐百索一轴。又《宋史·礼志十五》:“前一日,以金缕延寿带、彩丝续命缕分赐百官。节日戴以入。”
端午五彩绳有什么讲究?
端午戴彩绳的讲究
1、五彩线是用五种颜色的线制成。
2、佩戴五彩绳,要在太阳没出来之前就戴上,所以,在端午节的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
3、制成的五彩线佩戴时是男左女右,既可以系在手脖上,也可以系在脚脖上。
4、佩戴上五彩绳的时候,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也不能随意扯断或者丢弃,只能在节后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
5、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6、另外一种说法是:约定端午节后第一场雨,要将彩绳摘下扔到河里或湖里随雨水飘走,以象征远离邪恶、烦恼和疾病,忧愁。
端午节戴五彩绳的意义
五彩绳,又称五彩丝、五色丝等,是端午节吉祥物兼饰物,具有辟邪作用,兼有祈福纳吉的美好寓意。
五彩绳源于我国古代的五行观念,由古代文身之俗演变而来。端午日天地纯阳正气极盛,借助天地纯阳正气辟阴邪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在诸多辟邪习俗当中,以五色丝线系臂,曾是很流行的节俗。传到后世,五色丝即发展成许多种漂亮饰物,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传统之俗,用红绿黄白黑色粗丝线搓成彩色线绳,系在小孩子的手臂或颈项上,自五月五日系起,一直至七夕“七娘妈”生日,才解下来连同金楮焚烧。 还有一说,在端午节后的第一个雨天,把五彩线剪下来扔在雨中飘走,会带来一年的好运。
端午戴红绳的寓意
端午节红绳亦称长命缕,续命缕、续命丝、延年缕、长寿线,别称“百索”、“辟兵绍”、“五彩缕”等,名称不一,形制、功用大体相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哪些地方有端午节戴红绳的习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哪些地方有端午节戴红绳的习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